东莞日产生活垃圾12000吨,无害化处理的只有8000吨,“垃圾围城”的局面日益突出。今年两会期间,垃圾处理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有山区镇代表表示,垃圾已经到了无处可埋的地步,但运去焚烧一年就要花掉3800多万元,呼吁加快垃圾焚烧厂的建设;有委员认为水源地附近的填埋场已经严重威胁到东莞的水质,需要将全部积存垃圾清运到合格的垃圾处理厂或就地无害化。
加快垃圾焚烧厂建设呼声渐高,但东莞垃圾焚烧厂建设推进多年因无法选址落地进展缓慢。对此,有代表认为这与缺乏利益平衡机制,市民对后续监管的担忧有关。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垃圾处理利益平衡机制,建设让市民放心的现代垃圾处理厂;另一方面,应该探索焚烧和填埋外的第三种处理方式。
焦点1 垃圾无处可埋 外运焚烧费用高
市人大代表朱国和领衔提交的议案称,山区片工厂多、出租屋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事项。以凤岗镇为例,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4座,镇中心区日产生活垃圾约420吨,全部实行简易填埋。其中,镇中心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我镇中心区五联村、三联村、天堂围村之间,距石马河上游流域仅1公里,自1992年启用至今已超过20年。
据介绍,由于缺乏早期规划,简易填埋垃圾量大,垃圾堆填库容已经接近饱和,加上垃圾处理工艺落后,没有沼气导排,配套处理设施不足,近年来已对周边空气、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对周边居民生活以及中心区片区规划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周边群众的意见很大,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该镇一方面积极推动现有填埋场整治,但整治的费用需要市财政支持一部分;另一方面,计划将生活垃圾运输至横沥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但按照中心区约420吨生活垃圾计算,垃圾外运焚烧处理费用全年约3832万元,对公共财政支持造成巨大压力。朱国和等代表希望,市政府能加快推进清溪垃圾焚烧厂建设进度,缓解山区片垃圾处理压力,减轻山区片各镇公共财政支出负担。
焦点2 存量垃圾巨大 渗滤液威胁水源
东莞的存量垃圾及危害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市政协委员罗西明通过调查发现,东莞当前存量垃圾多达2000万立方米,可以将市中心广场堆积成60米高的小山。
这些存量垃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民革市委会在预案中说,水源地及居民区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有33个,如大岭山、清溪、东城等处的填埋场,很多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都未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到附近水域,对城市水源造成了威胁,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据估计,每天每座垃圾填埋场约产生100~200吨垃圾渗滤液,每天排放的垃圾渗滤液在万吨以上,仅东莞境内的清溪、樟木头、桥头谢岗、企石等6座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就占石马河流域污水量的三分之二。
民革市委会建议,市、镇两级相关部门联合排查现有垃圾填埋场,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加快建成一批合格的垃圾焚烧场和卫生填埋场。最终,利用3~5年时间,打一场治污的攻坚战,完成全市120多座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整治,将全部积存垃圾清理运到合格的垃圾处理厂、或者在整改合格的垃圾处理厂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解除对我市饮用水、地下水等水体严重污染的威胁。
部门回应
水源地附近垃圾将率先“搬家”
对于山区片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市城管局表示,将坚持生活垃圾“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思路,大力推进清溪环保热电厂建设。对于水源地附近垃圾填埋场整治思路,市城管局将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全市“一盘棋”的思路,采用“迁移整合、集中治理”的方式,选择1~2个有条件的现有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或者市控土地,作为水源地附近及水乡经济区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存量垃圾集中处理场地,由市政府统筹规划和出资建设,建成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填埋场。
填埋场建设工程完成后,各镇街自行将辖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存量垃圾运至其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存量垃圾集中处理填埋场渗沥液、沼气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由市政府统筹安排,费用由市财政负担;各镇街负责将已清理存量垃圾的填埋场进行覆土复绿和生态修复。目前,该局已制订三个选址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分别是由各镇街单独选址、在现有填埋场选址、在市控土地中选址。待市政府批复后,我局将率先开展水乡经济区及水源地附近存量垃圾治理工作,争取两年内完成。
支招
垃圾焚烧技术上可行
第三条道路 可以尝试
清溪垃圾焚烧厂是我市规划的四座垃圾处理厂之一。昨日,市人大代表、清溪镇委书记黄宇富表示,他此前曾带着党政及村民代表到市区垃圾处理厂参观,改造后的垃圾处理厂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只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是可以建成让市民放心的垃圾焚烧厂的。
市人大代表、市环保局调研员戴松林表示,从技术角度讲,垃圾焚烧厂是可以做到无害化处理的,这点国内外都有成功的经验,包括改造后的横沥垃圾处理厂、市区垃圾处理厂,标准高,还是可以让人放心的。需要建立生态补偿和利益平衡机制,消除市民对后续监管的担忧。
同时,我市有部分企业也在积极尝试除了焚烧和填埋以外的其他出路。东莞春天公司运用新技术对“洪梅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让垃圾场变身为公园。该公司负责人林小明表示,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将垃圾中的有机质物质降解、发酵,使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瘦身”60%,除臭和消灭四害也可以一次性搞定,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垃圾填埋场的周边环境。
此外,市城管局介绍,还在积极探索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比如市内部分企业积极探索试验餐厨垃圾厌氧发电、生物转化、小型机械处理等,制造或引进相关设备,并取得初步成效。主管部门还考察调研过如“热解气化”、“闪蒸爆破”等垃圾筛选分类处理技术。
如此多的垃圾,让东莞将面临“垃圾围城”的严重局面,出路在哪?除了加大无害化处理力度,农工党市委会建议,我市还可以从源头上做文章,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社区成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主力军。
同样关注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的市政协委员叶颂声、庄瑾瑜等联名建议,深化推进东莞社区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他们认为,分类垃圾桶需要普及到每个楼层,如今很多小区楼层和写字楼尚没有配备分类垃圾桶,需要政府行政要求每个物业公司必须配备,并在垃圾桶边设立垃圾分类的警示和分类方法。此外,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要严格要求不同渠道回收或处理。
专人回答用户问题随问随答
主编对园区的评价
寻找更多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