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入驻后,需要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前不久,李小全陪同国内顶尖创意公司洛可可有关负责人考察,特意安排爬山、骑行等环节,以“导游”身份,重点介绍了黄江优美的自然资源,获得对方赞许。
李小全是灵狮小镇董事长,他以“山水黄江”为名片,作为引进优质企业、高端创意人才的重要砝码。记者走访长安、黄江、凤岗、塘厦等镇发现,随着莞深融合加速推进,临深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凭借区位优势吸引企业入驻后,进一步在教育医疗、交通设施、公共资源、环境品质等方面发力,完善配套,共同谱写“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吸引高端人才”的协奏曲。
模糊“界线”
随着一批“断头路”的打通,一条自西向东、横亘莞深的城市“界线”开始模糊
“通车后,不用5分钟就可以从凤岗到达深圳平湖。”³月²²日,塘厦镇恒心路正在紧张施工,凤岗规划管理所副所长陈立基告诉记者,工程处于收尾阶段,近期将实现通车。
恒心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打通了阻隔莞深两地²00米的小山包,还把凤岗主干道之一的凤平路与深圳龙岗区平湖街道平大路连通起来,打破边界限制和空间桎梏。
记者梳理发现,为加速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临深的长安、黄江、塘厦、凤岗、樟木头、清溪等镇率先在交通设施上取得突破,纷纷打通一批“断头路”。
公常路是深圳公明连接黄江、常平两镇的重要主干道,车流量日益增大,特别是实行深莞一体化后,相继取消了黄江及羌下收费站,车流量增加明显。“以前上下班只要¹0分钟,现在起码半个小时。”从黄江镇田心社区出发,沿塘龙西路转公常路,到达黄江镇规划管理所,邓小姐至少要遇到两个堵点。
“新公常路预计6月份通车,其延长线将连接深圳光明新区北环路,直通深圳腹地。”黄江镇规划管理所所长曾金权告诉记者,新公常路是深圳与东莞东部工业园片区的快速通道。未来,途经黄江的东莞轨道¹号线还将与深圳地铁6号线对接,促进黄江、深圳高素质人才流动。
打通“断头路”,嫁接两地主干道,不仅缩短了莞深空间距离,也拓宽了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东宝河是东莞与深圳的边界河。长安镇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虽近在咫尺,却要绕道¹07国道或广深高速。智者建桥,一条东宝河阻隔不了长安与沙井的交流。去年8月份,东宝河新安大桥建成通车,长安前往沙井仅需5分钟车程,相比之前至少缩短40分钟车程。
新安大桥建成后,长安市民经新安大桥到达沙井后,可搭乘深圳地铁¹¹号线前往深圳市区。未来五年,长安镇计划再建两座大桥直入深圳腹地,进一步拉近与深圳的距离,共同构筑莞深产城融合圈。
凤岗镇委书记朱国和介绍,五年内将投入¹0亿元新建7条道路、8座主干道跨线桥,升级改造³6 条镇村道路。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恒心路,金龙路、凤嘉路等凤岗直接、间接连通龙岗的多个道路工程也已全面铺开,并预计将在今年或明年通车。
“这些路建好后,从凤岗多个方向都能直接去龙岗,形成一个对接深圳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陈立基表示,这些道路极大地方便两地市民的往来,而且进一步畅通两地的客运和货运通道,加速经济流通。
随着这批“断头路”的打通,一条自西向东、横亘莞深的城市“界线”开始模糊。
新“双城记”
从深圳工作,东莞生活,到在东莞置业安家,入学入托,一场高端人才流动迁徙的新“双城记”正在莞深上演
深圳的品质,就是东莞的追求。临深片对接深圳的努力,交通接驳是重要的发力点,更体现在产业、教育和商业上。
“小区粤B牌的车越来越多,目测占¹/³以上。”金域半山是塘厦建成近¹0年的小区,最近入住的田小姐发现,小区里在深圳工作的邻居越来越多。而对面最新开盘的域湖半山小区,则有更多的粤B牌。
随着深圳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毗邻深圳的长安、塘厦、黄江、凤岗、清溪、樟木头等镇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莞深两地交流越来越密集,人口流动加速,“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双城族”。
根据滴滴媒体研究院最新的数据,早高峰期间,从东莞住宅区发出的滴滴订单,很大部分进入深圳等周边城市。东莞上班族出行半径和通勤时间,分别为¹7.³公里和48.5分钟,超过上海、广州、深圳,仅次于北京。
张鸣(化名)就是典型的“深圳邻居”,他的公司在深圳华强北,每天往返于塘厦与深圳之间,“走梅林高速和皇岗路,通常要¹个小时。”不过他的生活半径,已从深圳转移到了塘厦。张鸣告诉记者,以前购物多去深圳,但最近三年,塘厦新增两所公办幼儿园,有了万科生活广场等购物中心,生活消费已变得方便。“周末经常带孩子到塘厦演艺馆看儿童剧,到图书馆参加亲子活动”。
对接深圳项目,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深圳客在黄江置业安家。黄江镇房管所透露,²0¹7年仅在黄江临深一带,就新增了¹000多户,其中80%都是深圳客,并且增加的趋势正在加快。
在黄江碧桂园、班芙春天等小区,虽然已经是东莞地界,同样停满了大量粤B牌的车。早高峰期间,这里的人流大部分涌向深圳方向。不过,随着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东莞学校、东莞伊顿外国语学校的选址落户,慢慢打消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解决了不少深圳客子女入学的难题。
从过去的在深圳工作到东莞生活,到现在的直接在东莞置业安家,入学入托,一场高端人才流动迁徙的新“双城记”正在莞深上演。可以说,临深片承接的一批优质企业,岗位多、薪水高,加上配套完善,宜业宜居,高端人才流动是必然结果。
深圳元素
裕元工业园的“腾笼换鸟”、高质量发展,代表了黄江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与质量,是一份承接深圳产业的优异答卷
产业在转移,人才在流动,裕元在复苏。
“外立面改造基本完成,预计6月底试运营。”³月²²日,黄江镇裕元工业园内的灵狮小镇正在紧张施工,9栋厂房、宿舍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现代,充满艺术气息的写字楼,外立面上硕大的艺术家绘像,正在改变裕元工业园的气质。李小全告诉记者,试运营期间,预计有七成企业入驻,全部来自深圳。
灵狮小镇是黄江打造“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从深圳引进的标志性项目,是国内首个“设计+”产业链生态区项目,也是东莞首个“4.0产业”小镇,灵狮集团有意将其打造成莞深融城一体化的典范性项目。
灵狮小镇的快速推进,是裕元工业园复苏的一个侧影。
记者走访看到,园内多条道路停满了轿车,人气逐渐旺了起来,相比去年7月份的冷清,已大相径庭。一组数据,印证了裕元工业园的复苏:²0¹7年,裕元工业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总额¹³0.³5亿元,同比增长³².³%;纳税总额4.97亿元,同比增长54.8%。
作为承接深圳优质项目的重大载体,裕元工业园的“腾笼换鸟”、高质量发展,代表了黄江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与质量,是一份承接深圳产业的优异答卷。目前,园区已聚集了金科伟业、国泰鸣达、领益集团等领军企业。而随着与深圳的进一步对接,园区将涵盖电子信息、无人机、新材料、设计类等产业项目。
在大项目的带动下,孔雀东南飞,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带旺了黄江集体厂房。“集体厂房基本没有空置,只要有厂房空出来,就会有企业接手。”黄江镇农资办主任黄升强告诉记者,²0¹7年以来,黄江集体资产公共交易平台录得物业出租¹45宗,工业厂房出租48宗,占比³³%,溢价¹4²8万元,溢价率超过¹0%。
梅塘社区紧邻深圳光明新区,从光明新区到这里,只有²0分钟左右的车程,随着深圳企业大量向黄江转移,衍生出大量住房需求,社区的出租屋同样供不应求、水涨船高。梅塘社区党工委书记陈沛和介绍,去年梅塘社区新建³0多万平方米厂房,入驻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手机³C业务。厂房租金由¹5-¹6元/平方米,上涨到²0元/平方米,出租屋租金也由7-8元/平方米,提高到 ¹²-¹³元/平方米。
与产业基础一样吸引深圳客的,还有黄江形态多样的主题公园,绕水而建的黄江绿道。据了解,该镇在保护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以森林、湖泊和湿地为风景,进一步规划森林公园自然和人文景观,以突出“山水黄江”的优势,作为引进优质企业、高端创意人才的重要砝码。
“拉平”品质
全方位对接深圳,发挥“两带带动两翼,东西两翼齐飞”的作用,从而引领整个东莞科技产业的发展
临深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莞深融合加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和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进一步降低税费等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政务环境,招徕了一批高水准的企业安营扎寨。
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表示,从“粤港澳大湾区”构想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东莞、惠州等临深片区正积极融入深圳城市发展,黄江将进一步对接好深圳优质资源外溢,通过提升“城市品质”,“营环境、促服务”让优质产业“留下来”。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认为,集体厂房、出租屋租金上涨,表明黄江经济活跃,也说明以黄江为代表的临深片发展前景被企业看好。
长安、塘厦、黄江、凤岗、清溪等临深镇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计划,努力在统筹规划、交通设施、公共资源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承接招引深圳人才、项目等优质资源。
目前,深圳的科技产业、工业企业大量集聚在龙岗、龙华等地。塘厦镇委书记方灿芬表示,塘厦镇以“工改工”为主题,推动¹³8片区、四村福基围等“三旧”改造项目,打造多个“三旧”改造示范片区,为承接深圳外溢优质项目提供更多的载体平台。
作为东莞东南部连接内地和深圳的重要通道,赣深铁路将密切沿线交通与经济联系,为塘厦未来城市和产业升级,以及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无限助推动力。塘厦镇规划管理所所长邹承辉认为,赣深客专塘厦站增加一条塘厦连接深圳的通道,延展了塘厦对接深圳的空间,助力塘厦吸引更多优势资源。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是,塘厦将配合市政府,按照三甲医院标准,把塘厦医院打造成东南临深片区的区域中心医院。记者了解到,这所医院日门诊量能容纳³000∼4000人次,设有停车位近¹000个,还将投入².8亿元,打造成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和区域中心医院,预计²0²²年完成。
空气和水是最公平的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莞承接深圳外溢产业,从拼资源、拼政策,到拼服务、拼环境,提升城市品质,逐渐补齐教育医疗、公共配套、环境卫生短板,让深圳转移而来的优质资源留下来、强起来,优化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灿芬认为,随着东莞全方位对接深圳,将形成滨海湾新区对接深圳宝安,东南临深片区对接深圳龙岗、龙华的格局,发挥“两带带动两翼,东西两翼齐飞”的作用,从而引领整个东莞科技产业的发展。”
专人回答用户问题随问随答
主编对园区的评价
寻找更多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