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6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市;至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向环境保护部申报验收;至2020年,全面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培育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础。
昨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将分“三步走”。
《方案》同时提出了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等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六大主要任务。据了解,为创建国家生态市,我市共规划重点项目84项,总投资估算388亿元。
推进重点行业生态化转型
根据省的部署要求,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要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2011年10月,我市《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东府〔2011〕86 号),明确提出了我市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的奋斗目标。
而昨日审议通过的《方案》则明确提出,我市要紧紧围绕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以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为抓手,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新道路,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新型生态城市。
《方案》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美丽东莞、实现绿色崛起为核心,构建东莞生态市建设框架和核心体系,通过功能区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推进重点行业的生态化转型,能耗物耗得到有效降低,城市循环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国土开发利用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形成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
具体实现步骤是:至2016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市;至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向环境保护部申报验收;至2020年,全面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培育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础。
规划8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88亿
为巩固提升现有成绩,努力攻克薄弱环节,如期达到考核目标,《方案》将创建任务具体分解为六大主要任务,分别是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高效文明的生态制度体系。
不仅如此,为保障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实现创建目标,我市还规划了8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估算388亿元,经费来源于市镇(街道、管委会)各级财政和企业、市场等多方面投入,包括生态经济体系重点项目、资源保障体系重点项目、环境支撑体系重点项目、生态人居体系重点项目、生态文化体系重点项目、生态制度体系重点项目等。
2015年完成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
《方案》提出,要从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构建生态农业体系、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等三方面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在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方面,一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实施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强化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引导产业布局调整与生态转型。推动全市各级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为基础,引导产业向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容量富余的区域聚集。加快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门港开发区、东莞生态园和长安滨海新区发展,推动东莞生态园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动常平、大朗、长安、虎门、沙田、中堂、麻涌等7大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污染企业主动搬迁入园。对不能达标排放的重点污染企业,依法给予关闭或要求搬迁入园。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在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的同时,在重点行业全覆盖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到2015年,全面完成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达100%。
至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80%以上
《方案》提出建设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要求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能源保障。
在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方案》要求制定重污染行业废水回用管理办法,加强工业废水循环回用,建成麻涌环保专业基地电镀废水和印染废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至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80%以上。完成市区污水处理厂深度净化处理工程及中水回用系统工程等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优化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方案》提出,实施土地资源管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对各种开发行为实行分区管制,同时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2015年,水土流失治理率不低于93%,2020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
各镇街每年至少完成1条河涌整治
《方案》提出建设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要求进一步改善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控制噪声污染、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核与辐射污染防治。
在改善水体环境质量方面,《方案》提出全面推进河涌综合整治。重点推进石马河、东引运河、寒溪河和茅洲河等流域的综合整治,同时,各镇街按照每年至少完成1条河涌整治的工作任务,争取利用3~5年,基本恢复市域内河涌水体生态系统。
在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方案》提到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我市机动车登记的准入门槛,全面实施国Ⅳ排放标准,进一步扩大环保限行区域,采取经济补偿等激励措施促进老旧汽车及“黄标车”等高排放汽车提前报废。
在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方案》提出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建设。完成市区垃圾焚烧处理厂改造、增容工程建设,处理规模增加到1600吨/日。2015年完成麻涌、清溪等2 座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建设,2017年完成虎门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建设,总处理规模达到3500吨/日。
至2015年,争取全市80%以上镇街创建成国家生态乡镇
《方案》提出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社区)创建工作,至2015年,全市80%以上的村(社区)创建成为市级以上生态村(社区),争取80%以上的镇街创建成为国家生态乡镇。积极开展名镇名村及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在全市重点打造30个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舒适、村民安居乐业、社会管理精细、岭南风情明显,有较高知名度的宜居幸福名村。
《方案》要求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清理畜禽养殖污染,2013年前依法划定禁养、限养和适养区,修订完善相关的畜禽养殖业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养殖业污染整治的长效机制,深化巩固石马河流域畜禽养殖业清理成果,全面清理水乡地区畜禽养殖业及其他地区的非法养殖场。
深入培育基层生态文化
《方案》提出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要求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深入培育基层生态文化和大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方案》要求加强企业、社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环保自律和治污责任感,鼓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不断扩大环保志愿者队伍,组织一系列持续性的环保活动,促进良好的环保社会风尚形成。大力倡导扶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文化,创新生态文化下乡村、进家庭的活动形式和机制,规范乡规民约,强化生态理念,促进环境道德建设。
对党政干部进行生态环保责任审计
《方案》提出建设高效文明的生态制度体系,要求推进政府生态行政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在推进政府生态行政方面,要求创新政府决策机制。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生态道德教育,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对党政干部进行生态环保的责任审计,推进生态环境统筹管理。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要求一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在资源、环境与生态领域建立健全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环保的知情权。二要拓宽和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探索并建立生态文明相关非政府组织培育机制,以电视、网络、报刊、走访、调查问卷、听证会或者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拓宽和畅通公众参与。三是在制度上给予公众参与环保有力支持。推动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让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均可以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以各自的名义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制止和处罚环境破坏行为。
东莞招商引资网官方网站: (http://www.changfang88.com)
电话:0769-33203888 联系人:陈先生/13580818355 郭先生/13809611940
专人回答用户问题随问随答
主编对园区的评价
寻找更多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