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来到松山湖高新区的工业西路时,曾经风光无限的艾利和工厂已经难觅踪影。以前,“iriver艾利和”几个鲜红的大字总是惹人关注,而今,艾利和的招牌已经悄然被换下,取而代之的是“高标科技”。
原来,去年年底,艾利和电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利和”)已经将整栋厂房转卖给了深圳高标科技公司,艾利和再反租部分厂房,用做自己现在的办公场所。很显然,艾利和做出这种举动,肯定是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一份资料,资料上是松山湖各大企业今年上半年的运行数据,其中,艾利和的业绩较去年有较大幅度下滑,今年上半年,艾利和的营业额同比下滑六成。
作为MP3时代的数码英雄,艾利和正在经历着阵痛。在经过几轮的电子产业发展浪潮后,艾利和这几年未能跟上时代的节点。东莞厂房的低调易主,折射出艾利和的失落,这也是电子产业大洗牌带给艾利和的创伤。
梳理这几年东莞艾利和的变迁历程,不仅可以管窥一家国际性大企业的曲折转型轨迹,还可洞察电子信息时代此消彼长的产业力量。在错过几轮电子产业浪潮的“黄金窗口期”后,艾利和选择再出发。
MP3业务式微后,2009年艾利和涉足电子书,不到两年便铩羽而归。
在试水电子书败走麦城后,艾利和出击智能手机,而市场已俨然一片红海。
穿戴设备渐成新一轮智能移动设备的革命者,这一次,艾利和已主动出击。
1 东莞厂房易主
获知艾利和转让厂房的消息,松山湖高新区招商局的相关负责人,也有一些惊讶。
去年年底,艾利和悄然在一些网站上挂出厂房转让的信息。在谈到转让的原因时,艾利和经营改革次长申顺泳对记者介绍,由于这几年产能一直压缩,厂房空置面积较大,同时,艾利和要研发几款新产品,而资金短缺,所以,想要通过转卖厂房的方式来渡过难关。
松山湖管委会第一时间获知了艾利和转让厂房的消息,松山湖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去年,在获知这个消息时,他也有一些惊讶。
对于松山湖而言,艾利和是其招商引资的一个标志性企业。2005年,在多方努力下,艾利和作为第一家被引进的外资企业,进驻松山湖。
艾利和IT总务经理朴永日回忆,艾利和刚刚进驻时,厂区附近还是一片荒芜景象。作为韩国艾利和公司在中国的唯一一个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松山湖引进的第一家大型外资企业,东莞艾利和被各方寄予厚望。
公开资料显示,东莞艾利和投资三亿多元,占地面积达43500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员工,专注生产MP3产品,从当时的规划来看,艾利和对这个基地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
申顺泳在2007年被韩国艾利和总公司调到东莞艾利和,在东莞一待就是6年。这个笑容可掬的韩国中年男人,用自己蹩脚的汉语跟记者交谈,他回忆说,当时,艾利和总公司对东莞这个基地抱有很大的期望,并规划了美好的发展远景。
不过,此后几年,电子产业瞬息万变,艾利和亦步亦趋地跟在竞争对手后面,经过几轮的产业浪潮后,艾利和的步伐有些慢了,其主营的MP3业务急剧缩水。作为艾利和在中国的主力生产基地,东莞艾利和的产能也是一再压缩。
去年年底,在资金压力下,艾利和决定出售这栋厂房,最终,在松山湖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深圳高标科技买下艾利和的土地,艾利和再从高标科技手中反租部分厂房,当做自己现在的办公场所。
去年12月,艾利和搬到现在的办公地点。我们看到,与此前宽敞的办公区相比,如今艾利和的办公区显得有些逼仄,“艾利和此前的厂区分为A、B、C三栋,如今,我们只租用了C栋的一、二层。”申顺泳向记者介绍。
在艾利和如今的办公楼大厅,墙壁上挂满这家企业曾经获得的荣誉证书。记者看到,艾利和曾获得2005年广东省大型出口企业三等奖,2008年曾荣获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称号。
在艾利和的展厅,艾利和保存着这家工厂生产过的每款MP3产品,申顺泳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了几款MP3产品的历史和特性,只是,如今这些展示在此的MP3产品,都已经停产,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供参观者观赏和回忆。
2 落寞的MP3业务
昔日的数码英雄MP3,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挤压下,成为数码时代的又一“牺牲品”。
东莞艾利和在初创的几年,正是MP3等音频产品市场的爆发期,而韩国艾利和当时号称MP3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艾利和MP3产品的热销,表现在东莞厂区,是产能的迅猛扩张。朴永日清晰记得,当时工人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应对旺盛的订单需求。作为韩国艾利和在中国的主力生产基地,东莞工厂承担了艾利和几乎所有的生产任务。
高峰时,东莞艾利和的工人数量达到了1400多人,光组装生产线就有20条,每个月的产能,保守估计可以达到100万部,这在当年是一个足以傲视群雄的数据。
但是在2005年,MP3市场在爆发的同时,也出现了红色预警。对于当时的艾利和而言,紧随其后的苹果和三星都在发力,三星当年号称销售500万台,苹果也让自己的nano销售达到了数百万台。
而韩国艾利和则在当年被爆出利润大幅下滑,当年的一篇报道指出,第三季度艾利和品牌的利润率下降了近85%,而究其原因是艾利和薄弱的销售能力和MP3播放器整体价格下滑。
在这之后,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艾利和显然没有抢得更多市场份额,iPod的异军突起,再次冲击了艾利和的市场地位。中国市场经销商的波动,也一定程度上伤了艾利和的元气。
当时,艾利和曾被媒体多加指责,诟病最多的就是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缓慢,错过了太多的竞争时间,而且,新款产品也因为丢失了一些特点,令市场反应冷淡,在其他品牌产品的冲击下,艾利和开始出现疲态。
不过,在2008年之前,艾利和东莞工厂都维持了高速增长,朴永日对当年东莞艾利和的忙碌景象也是记忆犹新。
2008年,在为金融海啸而忧虑的同时,更让艾利和恐惧的则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在传统手机开始普及之后,艾利和就已经觉察到了未来不长时间后的竞争压力,不过,由于未能及时转型,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后,艾利和的步履越发沉重。
凭借着娇小玲珑的外形和不受震动干扰的优势,MP3播放器一度所向披靡,轻易地取代了笨重的随身听和便携式CD播放器。而今,昔日的数码英雄MP3却遭遇着曾经的对手相同的命运,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挤压下,成为数码时代的又一“牺牲品”。
智能手机兴起后,艾利和MP3业务节节败退,具体到东莞艾利和工厂,直观的体现就是订单量的明显下滑。高峰时号称每月出货量百万台,如今,东莞艾利和已经停止生产传统MP3产品,转而生产高端MP3播放器,每月产量维持在3000台左右。
在艾利和的生产车间,朴永日向我们介绍,如今,艾利和的组装生产线,已经削减到了4条,而现在的订单量,也不能保证这4条生产线每天都全部开动。
工人的数量也在减少,从高峰时的1400多人,已经锐减到了现在的200多人。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作业,只是如今已难觅昔日生产车间忙碌的景象。
3 折戟电子书
艾利和与LG合作推出的电子书产品,市场销量一直表现平平,并未交出靓丽的成绩单。
可能意识到MP3等音频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堪忧,艾利和也一直在谋求多元化发展战略。在MP3业务式微的背景下,2009年,艾利和开始涉足电子书行业。
2009年,国内出现的电子阅读器品牌还寥寥无几,电子书市场上更是难觅国外品牌的身影。艾利和凭借在中国积累的品牌美誉度,垂涎电子书市场的广阔前景,顺势切入电子阅读器领域,在当年推出了首款电子书。
在当年的宣传中,艾利和的电子书产品获得较高的市场评价。业内对此的观点是,这是艾利和从专注研发数字播放器到更广阔领域的拓展,所以相比其他品牌的电子书在音频播放功能上有很大的优势。
转眼到了2010年,2010年普遍被业内视为我国电子书发展元年,同时也是电子书市场的爆发年。据统计,2010年我国电子书阅读器销量比2009年增长168%,达105万台。
同样在2010年,看到电子书市场的爆发,艾利和也在该领域迈出重要的一步。当年6月份,艾利和宣布与LG显示公司共同出资500万美元,在东莞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专注生产电子书,其中,LG占股51%,艾利和占股49%。
对于艾利和而言,与LG的合作,显露出其国际化战略的冰山一角。当时,双方的合资公司就设在东莞艾利和,于当年8月份成立,9月份就马不停蹄地投产。对于这家合资公司,双方预期的目标是,2011年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台。
但是,据朴永日介绍,“2010年投产后,电子书的产量每月维持在2000台左右”,这与双方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专人回答用户问题随问随答
主编对园区的评价
寻找更多厂房